说实话,之前看到老陈因为打赏风波辞掉警察职务的时候,我还觉得有些惋惜。
当下公检法单位都在尽力建设新媒体队伍,以便更好地进行普法宣传,这本来可以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IP。
如今大家还是习惯性称他为“反诈老陈”,却没想到再次登上热搜却是和“不雅”联系在一起。

原本我还以为,大家是不是先前的警察滤镜比较重,对他有些上纲上线了。但看过视频之后,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观感——令人不适,不管曾经是不是作为一个警察。老陈先是质问女主播是不是男的,面对pk邀请,他说:“我不打pk,你打不过我呀,你别开玩笑行吗,我直播间四万人。”老陈挺起胸说:“也对,你一个人就靠这个力量也能打过我,我这不行,我认输。”因为主播连麦都会互相调侃,他觉得女主播的胸部比较夸张,认为她是用这个方式来博取眼球,他如今已经辞去了警察职务,于是会选择用比较娱乐化的方式宣传反诈,这次连麦也提到了“酒托”等现象。但大家还是认为,老陈走这种草根主播的风格,非常非常不合适。去年9月,老陈跟其他主播连麦宣传反诈时走红,成为现象级IP。经历百万打赏风波后,今年4月8日,他宣布辞去警察职务,之后将以普通人的身份继续宣传反诈。虽然之前五百多万粉丝的@反诈警官老陈 账号已经被单位回收,改名为“海港反诈中心”,但老陈并没有完全失去原有的影响力。目前他在抖音和快手的粉丝加起来大概过百万左右,闲暇时还受导演朋友邀请到横店拍电影。

毕竟先前他是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突然爆火的,当时的爆火也是因为和对面搞怪主播的反差,而不是因为他本身的特色。没了警察的身份,一时之间还找不准风格,所以盲目参考了一些草根网红的三俗做派,这种风格我们在快手上可以说见怪不怪,当然不违法,只是吃相不好看。但在很多网友心中,他是基于警察的身份才红起来的,短时间内必然不可能剥离曾经的职业印象。看之前媒体采访,辞职后继续做短视频是他早就想好的,因为觉得自己掌握了“流量密码”,也很看好短视频的发展。可如今正红没了,黑红也黑不彻底,他一边委屈自己被误解,一边又不知如何适应,想做好人,却又经常翻车,将自己卡在了尴尬地带。在全民反诈的时代,他其实已经站在了很好的基础上,完完全全可以延续反诈人设,让民间反诈宣传成为他的主业。5月27日,他就跟北京海淀区合作了反诈宣传活动,以直播的形式,通过案例介绍针对老年人的各类新型诈骗套路。这种跟官方合作的形式,半接地气的风格其实是最适合他的。引起争议的部分主要出现在他与其他主播连麦,老陈是有之前的流量基础的,根本不需要像其他素人主播要靠三俗和审丑博出位,如果确实像他说的是尝试娱乐的风格宣传反诈,那可以说是失败的尝试。其实大家都觉得做主播的话,老陈的形象和口条是短板,直播连麦也很考验临场反应,所以就更不要冒险,而应该在题材、表现形式上去想办法。之前老陈自己坦言拒绝过一些MCN和公司的签约,因为觉得他们是以逐利为主,会背离自己的初衷。当然不签约也可以,那能不能和其他主播合作互补呢?比如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,主播贡献段子和表演,老陈贡献案例和经验。毕竟反诈宣传的最终目的,还是要让广大群众看明白、记住。没了公职的束缚,在题材的选择和最终作品的呈现上,他自然也可以更大胆一些。如果还是要沿用直播连麦的形式,那么每一次连麦老陈都要精心策划,而不是随意开了就开了,跟谁连麦?聊些什么?如何聊到反诈?如何将反诈聊得让直播间观众听得下去?否则即便他现在不被大众的口水淹没,也会最终淹没在互联网不断涌现的新网红里。基于曾经警察的经历,这种人设就是信任,而信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转化。这个时候就可以与一些地方文旅部门合作,给当地三农特产带货,一边反诈一边卖货,科普打假,再赚个直播间反诈打赏。虽然按他的说法,“可能做什么都会被骂”,但至少是站着把钱挣了,而且还能实实在在地给地方经济做贡献。接连遭受质疑、网暴,这一次我们能明显感觉到,老陈又陷入了迷茫、纠结、尴尬。
“我觉得我有点坚持不了了,可能之后都做不下去了,好像说什么话都会被放大,如果是普通人说这些话,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。”虽然老陈的做法我觉得不太合适,但至少他现在并没有在做恶,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说,也希望大家能给他一点时间去调整,适应网红的新身份。如果他犯了法,有法律会制裁他,但如果人家没有犯法,我们可以不理解,可以评论他的做法是否妥当,也可以给他一些建议,但也请不要动辄就用语言暴力把他架到火上烤,把他往深渊里踩。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,而不是把一个本来不坏的人变成一个恶人,或者是让他直接社死。而老陈,在脱下警服之后,应该怎么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,我觉得是该好好想想再出发了。


